廣州新快報

Photo by Jupiter

文章轉載自廣州新快報
■ 黄国威 香港藝術推廣人

除 了購物外,香港還有很多吸引之處,包括它擁有一个成熟的表演藝術行業。每个晚上在不同档次的表演場地都輪流上演形形式式的節目,音樂、舞蹈、話劇、粵劇固 然少不了,甚至一般人認為是前衛的現代舞也給人不同的選擇,當中除了城市当代舞蹈團這個老字號外,小型團体及獨立創作人的作品也具一定質素。早一陣子,尖 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舞蹈粉絲,他們有好些帶着好奇的目光入場,就是要目睹由兩位香港土生土長的年青女舞者——陳敏兒及楊惠美組成 的“双妹嘜舞蹈劇場”最新演出《十宰身體慶團緣》。

“双妹嘜舞蹈劇場”成立于香港回歸年,至今剛好過了十个寒暑。兩位都在現代舞壇獨當一 面,除了以個人身份發表創作及獲邀請参与不同舞團或劇團的演出外,兩个人走在一起的時候,就用“双妹嘜”這个從我国香水品牌借來的名字合伙創作,貴精不貴 多,對筆者而言是質量的保証。然而大家都知道,兩个人演的舞蹈劇場當然不会是以大場面作為看点,但相信她們了解到,借着“貼身”的題材来引發觀眾共鳴,還 勝於用千万金元推砌出来的布景,所以這次新作品就以身体為題材,炮制 一場《十宰身体慶團緣》。當中“宰”以粤語讀音与“載”相通,于是“十宰”可意指“十載”,除与香港回歸及“双妹嘜”的成立歷史相關外,“宰”与“身体” 連着看更可意会到節目主題——“解剖身体”,就如節目的宣傳文案中突出的多个看点:“香港回歸十年,‘双妹嘜舞蹈劇場’也成立十年,兩个‘少女’漸變‘中 女’,正好藉此時機,‘十宰身体’作回願,看看香港的社会風氣、潮流文化及公共空間如何改變及影響个体(尤其是中年女性)的身份和身体……‘双妹嘜’將会 又幽默又調侃地献上一場充滿本土情懷的身体饗宴,秉承舞團一直以来从小女人的觀點来表現大世界。” 而最令觀眾期待的是她們的独特表演形式——不叫口号、不 会控訴,以“軟性”的手段及片段式的舞蹈劇場,包括混入流行歌曲、錄像、話劇及与觀眾互動等,表現社会對女性身体的規范而引發的反思及關注。

Photo by Jupiter

翻 閱節目單,單就分場的名字都用上与“身”字有關的詞語,“身体檢查”、“身鮮出爐”、 “身吟”、“分身家” 等,極富幽默感,而内容亦不失所望:劇場內觀眾在兩邊座席遥遥相對,在節目的第一場名為“身体檢查”中,“双妹嘜”分別對着兩邊舞台 教授觀眾簡單動作,並在輕快的音樂下兩邊觀眾進行比試,為觀眾制造輕鬆的欣賞氣氛之余,亦延伸至余下段落,包括比拼身体靈活性的“渾身解数”、以戲劇元素 表達女性因為不滿自己体型而失落街頭的“身不由己”、展現完美配搭与极高難度動作的“身有千千結”;陳敏儿更以鋼管舞凸顯女性身体最原始的感性一面等,這 些段落既不賣弄技巧,也不嘩眾取寵,在幽默中帶給觀眾共鳴。布景設計亦极富心思,座落台中間的可移動白色景片,時而分隔着兩邊觀眾,增加神秘感,時而放在 劇場的最高處,播放兩个版本但内容相同的錄像。當中的一段更把文字与身体結合,拍攝在身体的不同的部位寫上多个單字,形成有趣的成語,例如在背上写 “虎”、在腰上写“熊”,就成為“虎背熊腰”,頓然發現我国成語的博大精深,以及創作人對身体的靈敏觸覺,令觀眾会心微笑。

俗語有云 “人生得一知己,夫复何求?”《十宰身体慶團緣》給我們寶貴的一課:創作人抱着包容的心態,按着自身的感受真誠創作,作品發表后的回嚮遠遠超乎想象。

注:“双妹嘜”于1997年由陳敏儿及楊惠美創辦,兩位均為本地現代舞壇獨當一面的獨立編舞及舞者,并活躍于本地劇場的創作和演出。2005年聯合創作《尋找家猪的故事》于香港乙城節首演,并獲邀至新加坡華藝節演出。2006年《尋找家猪的故事》獲香港舞蹈年獎。